Q1:你的专业是精心挑选的吗?
A:只能说大方向是,具体的细分领域得看命。
我本科读的物流,研究生读的是工商管理(企业战略)。本来研究生也是想接着研究供应链的,但被调剂到战略管理方向。我倒也没有“非供应链不可!”的强烈信念,也就欣然接受了“组织安排”。
Q2:为什么半路出家要学习编程呢?
A:导师刘克选给了我很大程度的学习自由权利,研一一年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了法语,看了不少闲书,《失控》是点燃信息革命的导火索。 到了研二,我这个码盲在图书馆看着人家的屏幕实在眼馋,也开始像学法语的字母表那样开始学怎样定义变量。 图书馆借书排行榜的第一名是《数学之美》,之后又看了吴军的《浪潮之巅》,看得我跃跃欲试。编码的基础在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ASP中很多地方是需要自己编写SQL语句调用需要的数据。
Q3:学代码是否违背“术业有专攻”?
A:管理专业的就业面很广,具体工作领域可以看兴趣和机遇了。我花费大量的时间用在语言上纯属个人兴趣,但这也无形中提升了我的管理能力(沟通和表达的能力);编程也是由兴趣为起点,但也不认为这是我精通本专业内容的竞争者(时间是稀缺的,用来编码就不能用来看经济管理学相关书籍),但我总是能把自己的兴趣融入到自己专业里面,让这些软件在管理过程中发挥作用,比如可以用聚类把市场用以下的形式进行细分,根据每个细分市场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战略。
Q4:哪些是适合学习的语言呢?
A:那些popular的语言一定不是特别难的,比如R语言、Python。这些传播性较强的语言大家也都比较认可,开源代码也比较容易获取。另外学术上建模用到比较多的还有MATLAB,有关我专业上用的比较多的是博弈论的建模。这么多的语言学起来我一定会搞混的,但我一旦知道了背后的逻辑,到时候现用现学也是很快的,基础要打牢。
Q5:怎么保持源源不断地兴趣?
A:好像只有刷朋友圈的习惯能不断保持,其余的长期计划是坚持不下来的。跳出舒适区是必要的,但是强迫自己每天完成一定的任务量对我造成的副作用可能要比坚持得来的微薄收益更多。我不求在编程这条路上走得多远,但我会坚守在管理领域,有所作为!